全面解析高壓電纜夾具
一、電纜夾組成
電纜夾,又稱電纜夾具,是一種電纜敷設、安裝后用來固定電纜,使電纜占有正確的位置,防止因外力或自重導致電纜產生移動的專用夾具。電纜夾具固定作用是將電纜的重量和因熱脹冷縮產生的熱機械力分散到各個夾具上得到釋放,使電纜免受機械損傷,對于夾頭的固定,不同環境條件有不同的方法。通過電纜夾具的固定,確保敷設后的電纜排列整齊,不出現交叉排列現象,而且能夠防止渦流損耗產生。
電纜固定夾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為電纜固定夾,二部分為固定夾支座,三部分電纜夾具連接金具,螺桿、螺絲、墊片等。
電纜夾材質選擇,除交流單芯電力電纜外,可采用經防腐處理的金屬夾具,但電纜與金屬夾具之間宜設置絕緣襯墊;交流單芯電力電纜的固定夾具,宜采用鋁合金等不構成磁性閉合回路的夾具。常用的有鋁合金固定夾具和復合材料(不飽和聚酯模塑料)固定夾具。單芯電纜一般采用防渦流夾具 。
電纜夾應具有表面平滑、便于安裝、足夠的機械強度和適合使用環境的耐久性(防腐蝕、耐熱、耐寒、防水、阻燃 )。
二、電纜固定的部位及要求
2.1、35kV及以下電纜明敷時,應設置適當固定的部位,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平敷設,應設置在電纜線路首、末端和轉彎處以及接頭的兩側,且宜在直線段每隔不少于100m處 。
2、垂直敷設,應設置在上、下端和中間適當數量位置處 。
3、斜坡敷設,應遵照1、2款因地制宜。
4、當電纜問需保持一定問隙時,宜設置在每隔約10m處 。
5、交流單芯電力電纜,還應滿足按短路電動力確定所需予以固定的間距。
2.2、35kV 以上高壓電纜明敷時,加設固定的部位除應符合2.1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終端、接頭或轉彎處緊鄰部位的電纜上,應設置不少于1處的剛性固定。
2、在垂直或斜坡的高位側,宜設置不少于2處的剛性固定;采用鋼絲鎧裝電纜時,還宜使鎧裝鋼絲能夾持住并承受電纜自重引起的拉力。
3、電纜蛇形敷設的每一節距部位,宜采取撓性固定。蛇形轉換成直線敷設的過渡部位,宜采取剛性固定 。
2.3、 在35kV以上高壓電纜的終端、接頭與電纜連接部位,宜設置伸縮節。伸縮節應大于電纜容許彎曲半徑,并應滿足金屬護層的應變不超出容許值。未設置伸縮節的接頭兩側,應采取剛性固定或在適當長度內電纜實施蛇形敷設。
2.4、35kV以上高壓鉛包電纜在水平或斜坡支架上的層次位置變化端、接頭兩端等受力部位,宜采用能適應方位變化且避免棱角的支持方式??稍谥Ъ苌显O置支托件等。
2.5、隧道或電纜溝支架轉彎處、末端部位以及易于滑脫的地方應設置電纜夾,其它變曲點設置能使電纜可軸向滑動的中間夾具或用具有足夠強度的尼龍繩綁扎;隧道內蛇形垂直敷設電纜的電纜夾之間距離應充分考慮到電纜的自重,以確保獲得足夠的膨脹和收縮運動;電纜夾之間的距離均應按設計規定要求。